固态硬盘越来越便宜的情况下,你的电脑要是没有一块SSD,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。但是对于SSD怎么选,看着SLC/MLC/TLC/QLC可能很多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别急,下面笔者就带你走上DIY从入门到放弃之路。
心心念念的SSD还得懂一点颗粒知识
先来简单介绍一下SSD的结构,不管是SATA形式还是M.2形式,甚至PCI-E形式,其主要部件都是主控芯片、缓存芯片(小容量SSD不必备)和存储颗粒。我们经常提到的SLC/MLC/TLC/QLC说的就是存储颗粒的不同种类。
不同颗粒的存储信息不同
SLC:Single-Level Cell(单层存储单元),每个Cell单元只存储1bit信息,也就是只有0、1两种电压变化,结构简单,电压控制也快速,其特点就是寿命长,性能强,P/E寿命在1万到10万次之间。
MLC:Multi-Level Cell(多层存储单元),原用于对应SLC,本意可以包含2层以上的Cell,但出于习惯和方便区分,一般指代双层存储,每个cell单元存储2bit信息,电压有000,01,10,11四种变化,但电压控制复杂一些,写入性能也随之降低,P/E寿命在3000-10000次左右。
三星的3D TLC颗粒
TLC:Trinary-Level Cell(三层存储单元),每个cell单元存储3bit信息,电压从000到111有8种变化,容量比MLC更大,但控制更复杂,速度也更慢,P/E寿命在1000-3000次左右。
QLC:Quad-Level Cell(四层存储单元),同理每个单元存储4bit信息,电压从0000到1111有16种变化,写入性能会进一步降低,P/E寿命也进一步减少至1000次左右。
价格从左到右变低,性能也是从左到右变低(图片源自镁光)
单纯看字母很难区分谁是谁,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?S代表single(单)很好说,M代表multi-(多)也很简单,而T和Q则可以用游戏中的Triple kill(三杀)和Quadro kill(四杀)来记忆,这样是不是就简单多了?
记住这个顺序有什么用呢?从SLC、MLC、TLC和QLC按照顺序其写入性能逐渐降低(但仍然比机械硬盘高),P/E寿命也逐个减少,但是带来的好处是容量大幅提升,成本大幅降低。
高端SSD会搭载更好的颗粒
一般来说,越高端的SSD使用的颗粒层数越少,可以提供更快的读写速度,更长的P/E寿命,当然价格也更贵,总体上还是一分价钱一分货的。
可能有的玩家认为QLC的1000次P/E寿命太短,且写入速度不如其他颗粒,QLC颗粒的SSD就不值得买了,实则不然,SSD颗粒的选择还是和使用场景有关的,同样也要受限于预算。
不同使用场景的需求也有区别
如果日常办公和轻度娱乐,更注重于快的开机和反应速度,那么QLC的固态使用起来不会有什么问题,合格的QLC仍然是机械硬盘的升级替代产品。但如果是重度游戏玩家,或者注重于生产力,那么TLC甚至MLC才是应该选择的SSD颗粒。
相对于颗粒的类型,我们也应该关注的是SSD的品牌,另外,产品的质保(包括使用时长质保和写入容量质保)也应该纳入考虑范围,毕竟颗粒的所有优势都建立在没有虚标,也没有使用黑片或回收颗粒的前提下。